杨炼:一只澳大利亚箱子
杨炼木刻肖像:甘少诚 作
◎ 名家琐忆 ◎
三十多年环球漂泊,我们身后,跟着一群飞鸟似的箱子——到处留在朋友家的文件等等。这两天,其中一只追上了我们,澳大利亚的朋友寄来满满一箱怀旧感。其中,最早有1979、1980年朦胧诗刚出道时我傻青似的“回顾”,有我“史前期”的油印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有1980星星画会成员、现已去世的老友甘少诚(绰号:老牛)为我两大组诗做的插图,有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诺日朗》挨批的文章,有我们1988年出国前完成的《半坡》、《敦煌》、《
1
◎ 名家琐忆 ◎
◎ 名家琐忆 ◎
◎ 名家琐忆 ◎
◎ 名家琐忆 ◎
好友甘少诚为《栀子花开放的时候》和《乌篷船》二组诗所做的插图,风格细腻精美。
甘少诚为组诗《半坡》、《敦煌》所做的插图,风格纯朴粗旷。
◎ 名家琐忆 ◎
1988年带出国去的《与死亡对称》杨炼中文手稿复印件及閔福德翻译原稿。《
6
◎ 名家琐忆 ◎
杨炼和友友
7◎ 名家琐忆 ◎
友友在澳大利亚《华声报》的一年专栏,朋友们笑称:友友把自己写成“本地名人”。
友友专栏原稿,纯手工活儿啊!一年专栏,后来结集出版成《人景·鬼话》,第一本记载中国作家活生生海外经历的书。
友友的话:刚收到当年存放在悉尼朋友家一批我的手稿和诗人的一些诗稿翻译资料。93年我在悉尼给台湾“华声报”写专栏一年。看到这些厚厚的手稿,感慨于那时没有电脑,统统手写,现在怕是没有这种体力了。90年我们为麦克里大学编写中文教材70课。在有限的中文字里玩尽了文字游戏,这本教科书对教汉语的老师绝对是某种挑战。在我们浪迹天涯的30多年里不知还有多少纸箱子留在了身后,可惜诗人的大批手稿永远不知失落到哪里去了!这就是漂泊生活的代价……不过,有一点并不遗憾,出国门的三十多年里,我们一直没有停脚步地发展自己,也算是一种欣慰吧。
1990,我们应悉尼麦克里大学邀请,创作一部全新的中文教学课本,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玩”好中文。我们全不顾其他,埋头两个月,竟然一口气写出七十课课文。每课递增十个汉字,在这圈子里,尽情折腾!这经验,与往常无所顾忌地挥霍文字截然相反,每个字都金贵无比,每个字都要玩到尽头。结果,这课本别说学生学不了,就连老师也教不了!哈哈,最后我们干脆给它起名《毒草》——既毒又美,没人敢碰!有朝一日,我们这批独一无二的“杰作”,一定会冲出这些古董级电脑大软盘。
8
◎ 名家琐忆 ◎
1993年——2020年,二十七年过去。我们自己正成为历史,突然又获得了“历史”的佐证,睹物思人,好怀念八十年代人的青春能量,以及狠狠做事的认真劲。这些宝物,可存念、可把玩、可反思,更重要的,是催吾等继续前行。对当代写作者,历史思考的深度,永不过时。
9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1988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其后,开始了他的世界性写作生涯。
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他迄今共出版中文诗集十三种、散文集二种、与一部文论集。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外文。其代表作长诗和组诗《
1999年,杨炼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英译诗集《大海停止之处》获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翻译诗集奖。2012年,杨炼获得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任评审团主席的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 2012)。2013年,杨炼的《同心圆三部曲》(《
2008年和2011年,杨炼两次以最高票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2013年,杨炼获邀成为挪威文学暨自由表达学院院士。
杨炼获得过包括德国柏林“超前研究”中心(Wissenschaftskolleg zu Berlin) 学者奖金在内的多项学术奖金。并于2013年受邀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和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2014年,杨炼受邀成为扬州大学客座教授。2014年至今,杨炼获邀成为广东省汕头大学特聘教授暨驻校作家。2017年起,杨炼担任重新复刊的“幸存者诗刊”双主编之一。
杨炼现居伦敦与柏林。
更多延伸阅读
杨炼:柏林国际诗歌节上的中文诗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七:“现实哀歌”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六:“柏林式写作”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四 :《山海经》人物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二:“柏林墙,到处都是!”
杨炼 II杨炼:上海文学“诺日朗因缘”专栏
我们在柏林住所,友友的插花